秦文君:泥泞的生活也开花

《街市上的芭蕾》,秦文君著,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12月

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40多年,出版了《男生贾里》《调皮的日子》等70多部小说。新长篇《街市上的芭蕾》的创作过程有点“奇特”,作品脱胎于一个远方女孩,讲述的是一个不被人们熟知的儿童群体的真实故事。

2020年底,我被一则新闻报道吸引,云南边陲熙熙攘攘的街市上,一女孩在妈妈开的肉铺里练芭蕾,和城里的“娇娃”不同,她请不起芭蕾老师,只能借妈妈的手机看着视频自学。这下巴尖尖的瘦小女孩执拗的芭蕾梦,她那双亮亮的眼睛,还有闻所未闻的学芭蕾的经历,让我的眼前不断出现画面,感动得一塌糊涂。

我先和小女孩和伙伴们作远程视频采访,听她们谈及在肉铺里在水泥地上,手把着绞肉机练芭蕾,伴随着斩肉的噪音、飞溅的骨渣。在那一次的视频采访中,有两个女孩失声痛哭,一个谈及妈妈虎口在劳作中震开。另一个说自己过生日那天,有意多次提示妈妈“今天不一样”,但在为生活奔波的妈妈却始终想不起究竟是什么日子。

边陲孩子原生态的质朴生活扑面而来,我庆幸自己看见了不被人们熟知的这些。我一向喜欢云南,之前我曾15次到过云南,对当地的风景、风土人情进行社会考察,对人物、方言等也有一定积累。我先写了初稿,描写生活在云南边陲小镇的芭蕾舞女孩勇敢逐梦的旅程,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将曲折且富有韵味的成长故事娓娓道来。边陲孩子对美的觉醒,写一群并不随遇而安的人,但仅仅写了两万多字,我就感觉坐不住了,立即背着背包,开始了去云南的第16次的行程。我采访当地的老师、孩子,走访远赴偏僻的村委会、自然村落,参与孩子们的舞蹈排演,和当地村民露天聚餐,流连于各街市,去周边的五六个县城体验当地的市井生活和人文风俗。

记得当时我坐骨神经的老毛病发作,夜间疼痛难忍,白天照样风尘仆仆地走南闯北,夜里无法入睡,就连夜整理访谈笔记。这一次云南之行,我获得一种全新的创作激情,也打开了意想不到的精神疆界,看到了宏大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乡村变迁,了解到女孩成长的复杂构成,体会到她们身上美的进化。

我想把有质感的街市生活、活泼泼的生命意蕴和美的力量羽化成作品,变成一部有艺术质感的,丰富而又有美感和力量的儿童小说。四年左右的时间,我三易其稿,第三稿的篇幅一度超过14万字,又几经打磨,形成了现在的《街市上的芭蕾》。

小云儿在喧闹的街市,在散发牲畜气味的肉铺里跳芭蕾,也许有人听了会感觉惊掉下巴,但我不觉得。无数中国孩子都有一颗想飞的心,他们在自发成长,有的因为没有通常的环境和条件,只能用上“土法”,但这遮掩不掉他们身上的光耀——卓越的生命力、对美的向往,令人赞叹的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创造力和不屈的意识。写到好几个地方的时候,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想这本书的写作对我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这四年的写作过程中,而是恒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