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智慧构筑未来

青年作家杨冰的《穿梭·地月之吻》是带有科幻性质的长篇儿童文学,分为《穿越虫洞》《太阳系大冒险》《红芷与蓝珏》《拯救世界》四个部分,通过将科学知识寓于人物成长之中,讲述几个少年穿越时空、拯救世界的故事,宣扬了人类在灾难面前重拾爱与智慧的普世价值,不仅连通个体生命的家国情怀和未来愿景,更构筑起超越个体生存需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事发生在2080年,地球少年青青意外卷入毁灭世界的阴谋之中,穿越虫洞,来到100年后的世界,结识了来自火星的少女馨馨,并携手展开了太阳系大冒险,不仅要面对来自外太空的挑战,还要在瞬息万变的时空交错中,寻找拯救世界的材料和方法,最终阻止地球和月球相撞的危机。《穿梭·地月之吻》借助少年视角勾勒宇宙文明的轮廓,通过科幻元素与冒险故事的结合,描绘人类在探索外星球过程中的未来景观与文明碰撞,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让读者感受到儿童科幻魅力的同时,也领略到未来文化的独有韵味。

作品讲述的2080年,已然建立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崭新文明时代,建成了全国区域的脑联网,“通过脑神经与数据线链接,就可以上传思维到互联网世界”。地球首先遭遇到攻击的网络黑客则“要求两个人通过脑部神经链入网络游戏来进行闯关”。在闯关过程中,青青同样通过脑联芯片下载了全套中国功夫,以此指挥身体灵活运用。在游戏过程中,青青利用虫洞成功实现时空穿梭,开启时光之门,回到2074年的地球,完成了角色设定的任务。但在后来的情节中,我们才发现这场游戏仍然是人利用能量操控的,目的是考验少年青青和他的小伙伴们是否具备拯救世界的勇气和能力。

不仅是《穿越虫洞》,小说中青青等少年完成艰巨任务的过程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帮助。最典型的就是馨馨爷爷杨博士设计的Manta——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有同理心的人工智能”,不仅能和人类进行言语和情感上的交流,还自诩“复活之神”,用数字AI复活逝去的人们,让青青见到逝去的亲人,更在接下来的冒险中化身熊猫号宇宙飞船,带领孩子们穿过太阳系,自由穿梭在宇宙外太空的各大星球之间,并以超强的计算和预判能力,帮助孩子们化险为夷。更有趣的是,Manta最不喜欢人们叫它机器人,认为自己是人类的朋友,甚至在发明者看来,“Manta就是人类”。

《穿梭·地月之吻》想象的未来世界图景乃是建立在高科技之上的人工智能时代,不仅发明了能够和人类同理共情的人工智能机器,还能在顶端技术的操控下实现时空穿越,但也提出了技术社会里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问题,比如“复活之神”创造的空间是否是虚拟的,人类在其中遭遇的情感又是否真实。显然,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小说通过Manta和少年们在宇宙深处共同探险的故事,展现了两者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对技术引发的问题持有乐观的态度。小勇最初想要冲出太阳系寻找爸爸,经过青青和馨馨的劝说后幡然醒悟,选择了拯救地球。想要实施“复仇计划”的清宁也最终回归善良本性,加入了他们拯救地球和月球的小分队。连企图捍卫自身地位,置人类生存于不顾的海国执政官,也在最后时刻迷途知返。

《穿梭·地月之吻》在科幻外壳下不失儿童文学的内核,体现在少年们和动物为伴,在类似闯关游戏的故事设定中开启冒险之旅,更在于小说传达的具有人类普适性的价值观。杨冰通过将人类命运,置于阿甘本的例外状态之中,激发灾难面前人类空前团结的决心,实则是在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在高科技时代是否仍具备人之为人的本性,如善良、勇敢、智慧、团结和爱的能力。这就理解了小说借青青之口总结出的“宇宙三定律”:第一定律是宇宙进化论,宇宙中的一切总体上都在正向进化,而且进化得越来越快;第二定律是宇宙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爱;第三定律是越有智慧的生物就越有爱。从这个意义上讲,太阳系小分队拯救的不仅是地球和月球,甚至不仅是人类的生存,更是人类面对挑战的信心。

(作者系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