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庵里打擂台, 各路神仙败下来。 话说净缈住持不惧四大财主,挺身而出,赢了黄金山的开发权,招来一片喝彩之声。众乡亲走后,净缈住持拉住县太爷,邀他去禅房里喝茶。 县太爷也不推辞,兴然前往,一边喝茶,一边把玩珠宝,问道: “净缈师傅,您打算如何处理这些宝贝?” 净缈住持答道:“拿去换钱。” 县太爷又问:“换钱做什么?” 净缈住持答道:“给孩子们办一所学堂。” 听说办学堂,财神爷连声赞道: “好!好!好!” 原来,翡翠城里有一所学堂,就在翡翠城东,能容百十个学生。起初,学堂勉强够用,待到时代变化,城市发展,人口增加了,学堂窄小不堪,就不够用了。翡翠城的学堂不够用,孩子们只有去别的城市借读,早出晚归,风雪雨露,实在辛苦。 孩子们来回奔波,家长少不了要埋怨,要去县衙里请愿,讨要一家新学堂,吵吵嚷嚷,不得安宁。 县太爷被逼无奈,答应建一座新学堂,以解燃眉之急,后来一算,办学堂需要七八万银元,不是个轻而易举的事情。 翡翠城没有钱,县太爷磕头作揖,四处求人投资。可是,投资人明白,办学堂不赚钱,没有回报,不赚钱的事谁也不想干,所以,时至今日,学堂还没有办成。 这会儿,县太爷听说净缈要用财神爷身上的金银珠宝换钱办学堂,就像天上掉了块馅饼,连连叫好。 其实,净缈住持早就有办学堂的打算,因为没有钱不得遂愿。这会儿,得了金银珠宝,又得了县太爷的恩准,阿弥陀佛,梦想成真了! 净缈住持异常兴奋,咕嘟咕嘟,大口喝茶。 县太爷问道: “净缈师傅,本官有一事相求,不知该说不该说?” 净缈点点头说: “老爷,您不必客气,但说无妨。” 县太爷说道: “办学育人,功在千秋,本官想请净缈住持担任名誉校长,不知意下如何?” 有道是:佛门净土,四大皆空。 净缈住持吃斋念佛,从来没有当过官,这会儿,县太爷让她当校长,她有心试试,又怕做不好,说道: “不行,不行,贫尼无德无才,怎能当此重任。” 县太爷安慰她说: “师傅德高望重,慈悲善良,是校长最合适的人选。何况,名誉校长只是名誉职位,并不操劳具体事务,师傅放心去做,千万不要推辞。” 净缈见县太爷诚恳,不好再推,点点头就应承了下来。 县太爷见净缈应了下来,十分高兴,又问: “净缈师傅,依您的意思,给这所学堂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净缈还未张口,智善智慧先说上了,什么“育才小学堂”呀,什么“精英小学堂”呀,什么“立志小学堂”呀,什么“勤奋小学堂”呀,拉拉杂杂,提了一大堆名字。 县太爷点点头,说道: “都好,都好,请名誉校长定夺。” 净缈住持低头想了想,答道: “就叫馒头庵小学吧。” 县太爷问道: “这里边有什么讲究呢?” 净缈住持答道: “馒头庵虽小,却是座千年的古刹,名字就是打财神爷来的。早年间,财神爷不远万里来到翡翠城,治理白银河,造福老百姓。今天,开发黄金山,办学堂,又多亏老人家的珠宝,恩深似海,不能忘啊。 财神爷别无嗜好,就爱吃馒头,取这个名字,就是让孩子们记住这个大恩人啊。” “说得好,说得好。” 县太爷连连点头,“馒头庵小学”的校名就算定下来了。 无话天长,有话夜短。 几人喝茶说话,喋喋不休,不觉之间,夜已经深了。县太爷知趣,不再逗留,说声告辞,便出了禅房。 禅房外,月昏云暗,凉风骤起,院子里黑乎乎一片。 县太爷紧走几步,来到一棵大松树下,停住脚步,拉过净缈住持,伏在耳边,悄悄说了一句话: “树大招风,财大招祸,多多保重啊。” 听说此话,净缈住持禁不住打了个哆嗦。 此时,抬县太爷下山的轿子到了。县太爷走到轿子旁边,朝净缈住持摆了摆手,说声“保重”,撩起轿帘,坐进了轿子。轿夫抬起轿子,刚走两步,县太爷撩起轿帘,探个脑袋出来叮嘱: “珠宝不可久留,要赶快出手才是啊!” 净缈住持连连点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县太爷走后,净缈住持不敢在院子里逗留,颤颤巍巍回禅房去了。 回到禅房,见智善智慧二人正捧着金银珠宝嬉笑,连忙说道: “收拾了,收拾了,明天还要起早呢!” 智善智能见师傅脸色不好,问道: “起早干什么?” “去古董铺。” “去古董铺干什么?” “——” 智善智慧还要再问,发觉师傅已经开始念经,二人不敢啰嗦,盘起腿来跟着念经。 空山明月,禅房寂静,月光惊起一树睡鸦,呱呱叫个不停。 净缈师徒通宵念经,直至日出东方,天色发白。 天亮了,三人匆匆洗漱,用一只锦缎盒子装了珠宝和那枚开元通宝金币,揣在怀里,出门下山,径直奔翡翠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