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财神爷受了玉皇大帝的委托,千里迢迢来到黄金山,略施小计便治住了白银河。从此以后,白银河变成了一条好河,再也不发洪水了,再也不祸害老百姓了。 翡翠城的苦难一去不复返,老百姓一天天富起来了。但是,富起来的老百姓总是有点儿遗憾,有点儿闷闷不乐。 遗憾什么呢? 为什么闷闷不乐呢? 俗话说:喝水不忘掘井人。 翡翠城的老百姓受了那个胖神仙的恩惠,心里存着感激,天天想着报答恩人。可是,胖神仙是“梦中之人”,梦醒人去,了无痕迹,老百姓到哪儿去找他呢? 有道是:福不能白享,恩不能遗忘。 翡翠城的老百姓找不着胖神仙,心里着急,去找翡翠城的县太爷,请他想个办法。县太爷哪里里有什么办法,百般无奈,让人画了一张胖神仙的肖像,贴了在城墙上,上面写着: 寻 人 启 示 兹有恩人一名,男,姓氏不详,年龄不详。此人锦衣缎袍,高冠玉带,膀大腰圆,慈眉善目,总是乐呵呵的。百姓如有发现,速报本县,藏匿者罚,罚杖三十,立功者赏,赏银五两,决不食言。 此榜一出,全城回应,倾巢出动。 有想报恩的,有想领赏的,有凑热闹的,有瞎起哄的,乌泱乌泱,一拥而上。结果,财神爷没有找到,先有一种人触了霉头。 哪一种人? 胖子! 这个时候,胖子们只要上街,立刻就被抓住,不容分辩,先拉到县衙门验明正身。拿着画像,比照审核,如果不是胖神仙,当场放人。如果眉目有点近似,那就麻烦了。马上扣住,再查再审,直到完全清白,和胖神仙没有一点儿瓜葛,方才罢手,准予回家。 如此这般,来回折腾,胖神仙没找到,脸上有点肉,身子有点圆的人连家门都不敢出了。 阿弥陀佛,呜呼哀哉。 一来二去,胖神仙没有找着,倒把翡翠城弄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宁了。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说来也怪,就在翡翠城里百般寻找,没有着落的时候,突然之间,黄金山那边有了胖神仙的消息。 这一天,几个打柴人上山打柴,路过馒头庵,口渴了进去讨水喝,净虚住持吩咐智善智慧端茶出来,在小佛堂上招待大家。 打柴人一边喝茶,一边歇脚。 突然,一个人大叫起来:“啊呀呀,就是他!” 那人嘴张得老大,眼睛睁得滚圆,指着佛堂上的神像说: “胖神仙!” 大家抬头一看,也愣住了:“啊呀呀,果真是胖神仙!”。 那颗冬瓜大脑袋,那双招风大耳朵,那个酒糟圆鼻子,眯着眼,咧着嘴,乐呵呵的样子,不是他是谁! 打柴人看见胖神仙,诚恐诚惶,手足无措,放下茶杯,纳头便拜,嘴里唠叨: “胖神仙,救命恩人。” “胖神仙,大恩大德。” “放肆!” 净缈住持见这群人疯疯癫癫,口出狂言,发话呵斥: “胖神仙,胖神仙,这是叫谁呢?睁大眼,瞧清楚了!那是财神爷,天上玉皇大帝派来的钦差。” 听说此话,打柴人更加恐慌,趴在地下拼命磕头,“咚、咚、咚、咚”就像捣蒜一样。 “大恩人找着了!” “胖神仙就在黄金山!” “玉皇大帝派财神爷来了!” “胖神仙就在尼姑庵!” 消息传出,翡翠城沸腾了。 这里,先不说县太爷如何喜出望外,也不说几个打柴人如何领那五两银子的赏钱,先说翡翠城的老百姓吧。 翡翠城的老百姓听到消息,欢欣雀跃,奔走相告,成群结队地往黄金山奔去。烧香的,磕头的,谢恩的,欢呼的,里三层,外三层,把小小的寺院围了个结结实实,水泄不通。 财神爷是天宫里的人,闲云野鹤,清静惯了,哪里见过这么个场面。他被大家围住一阵子欢呼,脸红心跳,手足无措,说道: “区区小事,不必言谢。一切都是天宫的统筹安排,要感谢就感谢玉皇大帝吧。” 突然,殿上的神仙说话了! 大家惊得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确信眼前这个胖老头儿就是真神、真佛、真菩萨。 从此以后,翡翠城的老百姓定时前来祭祀,杀猪宰羊,烧香磕头,逢年过节,初一十五,从来没有断过。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百姓敬重财神爷,财神爷也关照老百姓,替老百姓办事。 扶贫济苦,他管;公益福利,他管;孤儿寡老,他管;残疾病弱,他也管;就连邻居吵架,夫妻不合,小孩斗嘴,小狗争食,事事都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上班,节日假日双休日更忙更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