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多年,如今仍然坚持走在一条充满挑战性的道路上。读到他的近作,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作者驾驭笔力自由飞翔的画面。对他来说,儿童诗和少年小说的创作像鸟之双翼,带着他在文学的想象世界中驰骋,别具一种少年般的蓬勃力量和自由美感。
儿童诗集《蝴蝶知道一切》最突出的特征是充满自由飞翔的灵动风采,作者运用感性思维书写孩子眼中的世界。童诗中描述的草木昆虫都在窃窃私语,蝴蝶知道一切秘密,“萤火虫拖着夕阳跑来跑去”,沉默的大地是冬雪的温床,江南是位害羞的小姑娘……作者借用太阳星辰、四季风物、昆虫鸟兽等自然意象群为孩子们建构了一个巨大的童话城堡,体现出童诗独特的自然生态和生命美学。作者调动想象力来构思动态的童年故事,以孩子痴迷游戏和好动爱玩的天性为诗歌植入内在活力和“动作性”,比如《站在大象的鼻子上》构思了一个小女孩站在大象鼻子上被高高举起的场景,高度足够她尝到雨后天空糖果般的酸甜味道,这时妈妈敲锣叫她下来吃饭,小女孩不顾妈妈敲锣催促还想再被举高高,“让我把天空吃个够/再包回去一点给够不着的小朋友”,以孩童天性为故事焦点,刻画了一个好玩又有爱心的小姑娘形象,有人物、有故事,体现出儿童诗生动活泼有趣的特征。
小说《一条很长很长的路》和《少年逍遥游》一个取材现实,一个来源于天马行空的想象,但都以叙事体讲述少年的梦想和坚持,贯穿着成长的基本命题。《一条很长很长的路》讲述了少年周雪峰代替年老的师父去苏州乡下给孩子们上昆曲课的故事。昆曲班孩子越来越少,他们消极怠惰的状态让周雪峰几乎放弃,但回忆起儿时也是承蒙师父的春晖德泽才成为今天独当一面的“角儿”,他开始反思自己,认为“孩子不成器,师父得受罚”,把责任扛在自己肩上,带着学员们刻苦练功,最终迎来了登台亮相的高光时刻。这是一个充满寓言性的成长故事,以两代人的师生情谊和韧性精神为青少年成长注入动力,让一度沮丧踟蹰的周雪峰重新走上古典文化传承之路,让面临现实发展困境的中国戏曲艺术后继有人。这个充满温暖和希望的作品与更早前创作的《男旦》有类似的叙事模式,都以青少年传承古老戏曲文明的曲折心路历程,传递中国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信念,作者对古典文化的炽热情怀支撑起作品的情感结构并影响着叙事走向。
《少年逍遥游》运用浪漫主义笔调,以四个系列故事创造了瑰丽奇绝的神话世界,生气勃勃的少年陈皮和他的呼噜猫拥有一支神奇的铁笔,只要大笔一挥这一人一猫便能飞翔寰宇、凌波微步地自由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世界之间,进入逍遥境中与圣贤庄子交谈切磋。故事围绕少年成长主题展开,陈皮本是不太适应城市生活的叛逆少年,急躁恐惧、争强好胜,有着无法直面生命难题的困惑,但是经过庄子展示鲲鹏之变、梦蝶之谜、蜗角之战和鼓盆而歌的情境后,陈皮豁然开朗并获得了道家逍遥、齐物、内观、生命等哲学智慧。这是从少年陈皮的视角重新演绎了《庄子》的思想精髓,也是以庄子智慧来应对现代社会心理危机的畅想。陈皮浪漫奇崛的经历与《庄子》原典构成了互文关系,古今融合的桥段为作品在诗教守正、启智培德的庄重之外增添了滑稽诙谐的趣味。成长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要经历准青春期的叛逆、冲撞、抗争、选择和反思等各种情绪波动,是个体寻找自我以确立正确方向的痛苦过程。作品褪去了儿童初期的甜蜜梦幻色彩充满了蓬勃向上的力量,使青少年通过文学镜像看到自我和世界的多重关系,从中汲取健康成长的智慧和养分。
从近期创作中可以窥见青年作家陈曦发生的变化,他把儿童主体性和成长观念融入创作之中,在艺术上也进行了多方面尝试探索,以系列短小故事共同结构儿童文学长篇叙事,运用新颖的想象勾连古典文化和当下现实,为当下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观念启示和艺术借鉴。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