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儿童小说创作有一种取向,即面向乡土生命,汲取地域文化养分,把现实主义有机融入童心主义之中。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推出的长篇小说《大河的歌谣》是大秀最新创作的一部力作,正显示出了乡土经验与童年生命的融合,现实主义与童心主义的汇流。
《大河的歌谣》这部小说以鲁西南黄河滩为背景,讲述了麻雀小学一群少年与一群候鸟之间的故事。作家大秀以鸟鸣相伴的童年记忆为基点,穿插黄河滩独特的地域文化,以田园牧歌般的叙事语言,塑造了一群爱护候鸟的少年形象,唱响了以自然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动人歌谣。小说写得富有诗性,独具匠心。
童年是人类心灵永久的核心,深深地嵌入我们的内心,始终存在于我们心中,构成一种持久的心灵状态。大秀自幼生活在鲁西南乡村,那里的自然环境和人与鸟的感人故事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在广袤的田野和静谧的乡村生活中,鸟鸣成为他童年记忆的一部分。这些悠扬的鸟声不仅为他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生机,也深深刻印在他的心灵之中。因此,童年时光的这些宝贵记忆成为他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他试图通过将这些怀旧的元素融入小说,将这份深厚的童年情感和对鸟类的热爱传递给读者,让他们也能感受到那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纯真时光。
19世纪法国哲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种族、环境和时代”是决定文学创作与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其中,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观念深刻地揭示了地域对人的塑造作用。作家的地域背景不仅塑造了其个性特征和审美趣味,还影响了其创作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奔流的黄河塑造了广阔的河滩,这里成为了鸟类的乐土,也受到了爱鸟者的青睐。小说选取“黄河滩”作为故事背景,借助这一富有历史与文化沉淀的地域,将豫剧、民谣、诗词等文化符号融入情节之中,带给读者更为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深刻的地域感受。其中豫剧作为一个重要文化元素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无论是小主人公白藕还是爷爷老白,都对豫剧情有独钟,如传统豫剧名段《花木兰》和经过改编的现代豫剧《黄河候鸟飞》都在白藕口中演绎,这其中不仅蕴含了一份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揭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发展。小说展示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如何在家庭和村落中代代相传,成为维系文化记忆的重要纽带。豫剧的融入使得故事更具地方色彩,也使读者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联系。此外,在地域文化的背景下,孩子们的成长经历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他们在传统风俗和现代社会的碰撞中,不仅要适应和融入周围的环境,还要探索个人的独特性和价值,童年的成长主题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和多维。
小说是一种语言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需建立在卓越的语言表达基础之上。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老舍、林语堂、沈从文和汪曾祺等作家的作品不仅富有深刻的思想,还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大秀这部小说的叙事语言透露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体现出鲜明的生态审美倾向。这种倾向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小说的语言始终散发着纯粹的田园气息,同时在情感表达上展现出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态意味。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温馨的生活场景,将鲁西南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美丽生动地呈现出来。如小说开篇就通过广角镜头将初春黄河滩的全貌展现出来,“鲁西南黄河滩的三月,春意渐浓。春风悄悄吹化了黄河两岸残留的冰雪,吹出了柳树枝头一簇簇鹅黄色的嫩芽儿,吹醒了寒冬里冻得硬邦邦得泥土……”随后便切到近景人物,“太阳还未从地平线上钻出来,麻雀小学五年级的男孩儿白藕跟着爷爷老白来到了黄河滩放羊。朦胧的晨雾弥漫在河滩上,把河滩渲染得似一幅展开的水墨画卷”。通过这种远景与近景的交替,读者可以深切感受到田园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仿佛能感受到田间的微风、听到鸟儿的鸣唱。另一方面,语言风格的大道至简与朴素自然。作品不依赖复杂的技巧,而是以简朴的语言娓娓道来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它通过平实的叙述,描绘了人与候鸟之间的深厚关系,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类在保护这些生灵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关怀。
小说在人物刻画上颇具魅力,成功塑造了一群化身“护鸟天使”的乡村少年形象,展现了他们的童心世界,以及在保护候鸟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无私奉献和纯真热情。这些少年用实际行动守护鸟类栖息地,帮助鸟儿摆脱盗猎者陷阱的困难。他们的形象充满了理想主义和英雄气概,象征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白藕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孩子,从小就听着爷爷老白讲述候鸟的故事长大,一直传承和践行祖辈和父辈们“守护候鸟”的使命,立志成为“护鸟天使”,当老师问起他长大后的理想时,白藕直言:“爷爷跟我说过候鸟保护站周站长的故事,我想成为他那样的人。”他的回答不仅体现了对爷爷教诲的秉持,也反映了他对保护候鸟事业的坚定决心和崇高理想。
马槐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角色。马槐生性顽皮淘气,“他的调皮捣蛋有时毫无征兆,没有任何理由”。他会拔掉别人自行车的气门芯儿,会在同学身后偷贴“我是大坏蛋”,也会用弹弓打玻璃。但是,马槐对小动物的热爱却发自内心。自从两年前与喜鹊结缘后,马槐便开始尽自己所能地帮助候鸟。他积极参与了“护鸟天使”竞选,并投身于“野外探险小组”的活动中。在河滩上,他不仅拆除捕鸟网,还寻找并清理捕猎夹和陷阱,捡拾毒饵,驱赶盗猎者,并救助受伤的候鸟。马槐的行动展示了他对野生动物的深切关怀和实际贡献,他的努力和热心使他成为保护候鸟事业的重要一员。然而,当得知哥哥清河竟是一个隐藏的盗猎者时,马槐比谁都痛苦。这种发现不仅让他面临了道德和情感的巨大冲突,也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保护候鸟事业的决心。
总而言之,整部小说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传达了对自然的深情赞美和对生态保护的呼吁。这种热爱和尊重不仅通过情节展现,还通过角色的成长和变化得以体现。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启发,产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保护欲望。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充满阅读趣味的生态故事,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现代生态教育读物,更显示了现实主义与童心主义结合的美质,为新时代儿童小说提供了一份值得肯定的审美创造的经验。